法治日报丨“真没想到,不出社区就解决了问题”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31日 | ||
近日,《法治日报》以《“真没想到,不出社区就解决了问题”》为题,报道即墨法院蓝村法庭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设立夜间法庭等相关工作经验。 “法官,因为最近特别忙,白天开庭确实不太方便,能不能晚一点等我下班再开庭呢?”这是不久前,一起案件的当事人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蓝村法庭法官进行沟通。 今年3月,蓝村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设立夜间法庭,每周三晚上组织开庭、调解,把司法服务延伸至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帮助群众下班后踏踏实实地敞开心扉、化解纠纷。夜间法庭开设以来,已开庭审理案件38件,组织调解34次。 “近年来,即墨法院创新‘互联网+社区’矛盾多元化解新模式,蓝村法庭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设立夜间法庭,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交出了基层治理的优秀答卷,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蓝村法庭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即墨区人民法院院长陈刚告诉记者。 近日,窦某某因西瓜品质问题与翟某某产生纠纷,索赔无果后提起诉讼,蓝村法庭庭长张国先积极介入,通过多次连线劝解,并提议组织网络庭审调解以减少诉讼成本,最终促使双方和解。 蓝村法庭聚焦群众需求,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山东移动“微法院”,在社区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集成网上立案、在线诉讼、诉前调解等功能,实现矛盾纠纷全领域覆盖,群众在社区即可网上立案、在线诉讼。 “真没想到,不出社区就解决了问题,真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拿到被拖欠的劳务费,为7位工人讨薪的工程负责人程某长舒一口气。何某某拖欠吴某、刘某等7名工人11万元劳务费一年之久。在社区看到诉前调解宣传栏的程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站,接待他的调解员于锡中受理后,在法庭法官指导下,多次与双方沟通,最终促使何某某当场支付了所欠劳务费。 记者了解到,工作站自建成以来在便民服务各环节发力,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窗口,调解员与志愿律师值班,提供免费服务并指导相关操作,已助数百人网上立案等,节省费用。同时,畅通“调转诉、诉转调”双向通道,创新要素式调解模式,实现社区线上全流程解纷。 |
||
|
||
【关闭】 | ||
|
||